close

 

最近孩子們的狀況不少,所以常常花時間和孩子們溝通、討論。時間管理、情緒管理、同理心、誠信、學習過程、輸和贏的定義等等,遇到不同的狀況,屬於比較隱私的問題,就一對一談,若是需要大家輪流發表意見時,就一起聊聊天,分享彼此的想法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時間管理

每個星期,我們幾乎都會有不同的活動,增加孩子們外出學習的機會。所以星期一,我就會把當周進度寫在白板上,讓孩子們自己安排時間,完成評量複習進度。孩子們可以選擇帶回家,也可以選擇在教室寫完,但必須在周四之前完成所有進度,星期五才能快樂出遊,這是我對孩子們的要求,而孩子們也都會努力完成進度,將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。

 

 

 

 

只是,有時孩子們在分配複習時間時,會頭輕腳重,星期一、二,比較放鬆,星期三、四才趕緊趕工完成進度,造成時間分配不均、進度差點來不及複習完的窘境。我每天都會叮嚀孩子們完成一些進度,也會告訴他們若來不及完成時,可能造成的後果,孩子們有權選擇要不要採納我提出的建議,再做決定,但不論孩子們最後的決定為何,我都會選擇尊重,但是,我的原則不變,星期四之前要完成所有進度,孩子們若沒有完成既定進度,會視情況和孩子們討論,是否取消星期五的活動或是另作安排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當孩子們在做決定時,不干涉孩子們的選擇權,是對孩子們的尊重,相信孩子們一定做得到!孩子們若做不到,會再修正自己的時間分配與管理,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自己做不到時該如何解決,讓孩子們學會承擔後果,負起責任,並想辦法改進。

 

 

 

 

我會花時間和孩子們討論這星期他們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?為什麼會達不到進度?真正的原因在哪裡?我該如何幫他?或是他該如何解決?只要孩子們說出解決辦法,並承諾一定會做到,那麼孩子們下次在做時間管理時,就會有借鏡,我也可以適時的提醒他,他的時間安排需要稍做調整,孩子們有了警惕之心,慢慢地就會越做越好。

 

 

 

 

有時候,我們明明知道孩子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?基於保護,不讓他們跌倒,而常常會耳提面命,希望孩子們照著我們的話做。若孩子們真的照我們的話做,他當然不會碰到問題,也就少了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。但我希望的是,給孩子們練習(跌倒)的機會,我們可以在孩子們做決定時,提供一些建議,告訴他們不同的選擇,可能面臨的後果也不一樣,只要讓孩子們有心理準備就好,接下來,我們只能靜觀其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當孩子們真的跌倒時,我們必須平心靜氣地告訴孩子們,我們一起來想解決辦法,而不要指責地說:『我不是早說過了嗎?!』因為,孩子們跌倒了,已經很懊惱、很傷心了,只要我們站在他們的角度,陪他們度過解決問題的難關,他們一定會反省這一次的經驗,下次再重蹈覆轍的機率也就會跟著降低了。

 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learnercentered 的頭像
learnercentered

育碁共遊共學教育工作室

learnercente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