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身為一個共學老師,我一直在思考,什麼樣的活動對孩子們而言,可以讓孩子懂得更多、看得更廣、學得更快樂。

 

 

 

生活中,孩子們可以學的東西很多,但是,孩子們不一定有時間可以慢慢學。課後的時間畢竟有限,我對孩子們課業的要求仍在,如何讓孩子們在課業與活動中的學習取得平衡,考驗著孩子們與我的智慧。

 

 

 

 

這學期的課程,我們增加了指定閱讀、專題討論(人文地理)與英語FUN輕鬆。有時候,專題討論與英語課,兩兩必須互相配合。尤其星期三,孩子們下課後,喜歡到公園玩,活動一下,等孩子們回到教室,整理一下心情,往往已經一點半了,課程難免會耽誤到,這時就必須有所取捨。對我而言,專題討論的課程很重要,這是孩子們可以透過搜尋資料、探索台灣的方式,孩子們對於自己搜尋資料的過程、實際參訪的經驗,對台灣可以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暑假,我們常常去旅行。在專題討論課裡,我們也會安排小旅行,認識我們居住的家鄉。孩子們透過旅行,可以學習到很多生活能力,如:閱讀地圖、判斷方向、數學運用 、人際互動等。孩子們不僅僅是在書上認識台灣而已,實際走訪可以給予孩子們更多學習的動機與意願,但這類課程編排,畢竟有一定難度,時間就是一大考驗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在課程設計裡,我會盡量讓孩子們動手做,親身體驗,但孩子們基本上該具備的學識, 一樣也不能偏廢。我常常告訴孩子們,想要出去參加活動,玩課程,就必須將分內的事情做好(學校課業、課後練習等),自我負責。孩子們的課後練習並不多,但是每個單元應具備的能力,卻要一步一腳印,確實做好基本功,畢竟現實還是很殘酷的。就是因為這樣的信念,往往我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在工作室裡的每個學生,我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們般,希望這些孩子,在這裡可以學到正確態度、良好的品格,學習尊重他人,與他人合作。平常,孩子們有機會可以學習錯誤、跌倒,期望孩子們可以不怕失敗,有勇氣接受每次遇到的挑戰。我想,這些是孩子們在生活學習中最欠缺的,也是最難教導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共學課程裡增加了很多孩子可以學習的機會,每個孩子遇到的問題不一樣,但孩子們總會互相幫忙,適時的給予對方支持與鼓勵,同時孩子們也學會接納彼此的差異與獨特之處。同儕的力量對孩子們而言有很大的影響力,只要引導得當,孩子們的學習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共學這條路,仰賴各位家長的信任與配合;孩子們的互助與合作;老師的用心與專業,如此一來,共學團體才能持續下去,達到三方共贏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arnercente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