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目標
1. 燈泡的並聯與串聯
2. 馬達玩具的組成與實驗
活動過程
上星期,孩子們對於燈泡的並聯與串聯僅有初步的認識,但仍不了解其差異。今天的課程主要是延續上星期的活動,讓孩子們再次操作與實驗,以對燈泡的串連與並聯能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。
孩子們一拿起燈泡與電池,就迫不及待的組裝起來,才一會兒,燈泡就亮了起來,顯見孩子們對於電池、燈泡與電線的操作,已非常熟悉。
接著,孩子們提議要挑戰利用電池讓3個燈泡都發亮。Cliff和Terry專心的組裝各自的燈泡實驗組,花了一會兒的功夫,兩個孩子都順利的完成挑戰,燈泡都亮了!但是兩者的燈泡亮度不同,Cliff選擇用3顆電池讓3個燈泡發亮,Terry則想嘗試利用2顆電池看看燈泡是不是也會發亮?!實驗結果出爐了,雖都採用並聯的方式使燈泡發亮,但孩子們注意到,組裝方式不變(並聯、燈泡個數都相同),電池串聯越多,燈泡越亮!
燈泡並聯實驗成功後,孩子們合作挑戰燈泡串連的實驗。兩個孩子的默契十足,很快的,串連的燈泡組就完成囉。孩子們發現,雖然燈泡都會發亮,但亮度明顯比並聯的燈泡組來的暗,且在串聯的燈泡組中,越靠近電池的燈泡亮度較亮,離電池較遠的燈泡則較暗,兩者實驗結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。
孩子們專注地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,透過手繪的實驗紀錄中,孩子們更清楚的瞭解串聯與並聯的差異。
Cliff的紀錄表
Terry的紀錄表
孩子們知道我有買馬達玩具組要讓他們實驗,所以一直想要嘗試怎麼讓馬達轉動。原計在課程活動的尾聲才要讓孩子們實驗,自己動手設計玩具,但,看在孩子們這麼感興趣的情況下,我決定先讓孩子們試玩一下。
我請孩子們思考,在怎麼樣的情況下可以讓馬達轉動?每個孩子想法不一樣,我都請孩子們試試看,不管成功與否,都是一次的經驗。如果失敗了,再嘗試新的做法就可以囉,不必灰心。
孩子們躍躍欲試,都很勇於嘗試。第一次,孩子們接錯線路,所以馬達沒有啟動,風扇也不會轉動。
但孩子們試第二次就成功了,也掌握到訣竅,開心的笑開懷。
最後,孩子們挑戰除了要讓風扇運轉外,燈泡也要發亮!孩子們告訴我,他們要用並聯的方式讓燈泡發亮,同時,風扇也會轉動。看著孩子們對燈泡組的運用已經十分熟悉,也知道如何應用,我的心裡感到十分開心。
後記:
升上了二年級,孩子們越來越懂得獨立思考,也越來越不怕失敗。當初設計這門課,主要是讓孩子們知道,實驗的結果沒有絕對的答案,只要願意嘗試,原本認為不可能的事物也可能變為可能。實驗的過程處處充滿驚奇,而這也是實驗可貴與有趣之處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