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孩子們和我一起到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參訪。平時,孩子們只要有時間就會到新勢公園玩耍,對於老街溪的名稱與由來卻不甚熟悉。
這學期『生活地圖』的主題和家鄉有關,感謝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特別安排導覽員為我們詳細導覽,我們才得以認識和我們生活習習相關的河流─老街溪。
首先,導覽員帶我們認識太陽能的功用。導覽員告訴我們:「生態教育館的屋頂是由太陽能面板組成,可用來發電,提供教育館部分電能,具有節能減碳的效果。」
老街溪的整治、規劃與新勢公園的發展
介紹老街溪的由來與行經的鄉鎮─傳說中,老街溪裡住著一條龍....
老街溪裡曾住著很多生物,有大肚魚、琵琶鼠(垃圾魚)、福壽螺、水蛭等...大肚魚和垃圾魚長得很像,Terry說,他們家的魚缸裡也有垃圾魚,垃圾魚會讓魚缸變乾淨,所以垃圾魚又有『清道夫』之稱。
導覽員向孩子們介紹水蛭時,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,水蛭是動物界裡的吸血鬼,雖然聽起來很恐怖,但水蛭有一個好處,就是當我們在戶外不小心被蛇咬時,只要能找到水蛭,並將水蛭放在被蛇咬傷處,讓水蛭將毒血吸出來,就可以先解毒。
而福壽螺則是從南美洲引進的生物,生存能力很強,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夠生存,福壽螺的存在,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生長。當導覽員在解說福壽螺時,Terry則附和著說:「鴨子會吃福壽螺,這樣稻米就會長得比較好。」聽到Terry這麼說,我著實嚇了一跳,不得不佩服,這些孩子們真是越來越厲害了。
我則利用機會,向孩子們進一步解釋何謂『鴨間稻』。『鴨間稻』是現在比較盛行的有機稻耕作方式之一,利用食物鏈的方式,讓作物與環境可以不在受化學肥料的影響下,進行耕作,種出對身體較健康的農作物供大家食用。
導覽員正向孩子們解釋的是『樺斑蝶』,又稱為金斑蝶,有毒。樺斑蝶會吸取馬利筋的花蜜,該植物具有毒性,所以樺斑蝶才有毒。正因樺斑蝶本身具有毒性,因此,幾乎沒有什麼動物敢吃牠們,這也算樺斑蝶禦敵的方式之一。
接著,導覽員繼續介紹老街溪沿岸居住的動、植物,其中介紹的白鷺鷥,孩子們最有印象,Brian對白鷺鷥的記憶猶新,因為在芝山文化生態園區裡的『得得之家』,照顧受傷的鳥類中,就有小白鷺、中白鷺、大白鷺,當時導覽老師曾向我們仔細地介紹他們之間的差異。
石門大圳,為台灣重要水利工程之一,也是桃園縣農作物灌溉水的主要來源,灌溉區域包含龍潭鄉、中壢市、平鎮市、楊梅市、八德市、新竹縣湖口鄉。
台灣特有的水生植物─台灣萍蓬草
中壢特有的建築與文化習俗(鎮南橋、泉水空、字紙潭、義民廟...)
介紹老街溪大水溝蓋的拆除過程
楓香與青楓的差異
青楓的葉子是對生,而楓香的葉子則是互生。楓香的果實可以用來做吊飾。
介紹樟樹的功用,台灣曾經是樟腦出口的重要產地,角板山文化公園裡的『樟腦收納所』,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日治時代專賣局樟腦廳舍。
這個圖案是仿清朝錢幣做的,意象是『唯吾知足』。
介紹館外的植物,該植物的葉片有些呈現裂葉狀,有些則無,裂葉的目的在於產生縫隙,可以讓陽光透過縫隙,使下面的葉片或其他植物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,助其生長。
古時取水不易,所以會挖井取水以供日常用水之用。孩子們看到井十分好奇,紛紛低頭查看井裡是否真的有水,當孩子們看到水後,個個驚呼連連!!大喊:『真的有水耶!你看!』
介紹中壢的地標─中壢醫院、火車站..
介紹在地文化(桃園豬與番薯市的關聯)、著名的農特產(大園西瓜、桃園豬...)
以前桃園豬很有名,常常有許多人會到桃園買種豬,當時餵養豬的主要食物為番薯,所以帶動番薯市的發展。
舊時大灶─古時候,沒有瓦斯和石油,所以煮飯時都必須撿取木材或煤炭來生火。導覽員說:「她兒時住在九份,因為當地產煤礦,所以都用煤炭生火,但是每次生完火,臉都變得髒兮兮的,用煤炭生火煮飯是一件很不簡單的工作。」
此外,每年農曆的12月24日當天,必須『送神』(灶神),送神時必須準備一些糖果祭奉,請灶神向皇帝報告我們的功過時,可以幫我們說些好話。送完神後,才可以貼春聯,象徵新的一年即將開始,有萬象更新之意。
以前,物資缺乏、經濟較差,大部分的人家都會養雞、種菜,供自己食用。
後記:
老街溪河川教育館內的呈設布置,極富教育意義。在導覽員的帶領解說下,孩子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,回到過去,經歷的一場豐富且有趣的文化旅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