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目標
1. 認識電線、電池及燈泡
2. 探索如何利用電池和電線,讓燈泡發亮
活動過程
今天的自然課程,主要是讓孩子們認識電池、電線及燈泡,並嘗試利用電池及電線,讓燈泡發亮。
孩子們一看到桌上的實驗物品,都十分開心。首先,我請孩子們觀察桌上的物品,孩子們仔細地拿起一樣一樣物品端詳著。電池是孩子們常見的物品,但孩子們卻難得有機會可以仔細的觀察它。
Terry一拿起電池,馬上滔滔不絕地告訴我們他所知道的知識─電池有分正極和負極,正極是凸出來的那一端,而負極則是平的那一端。Terry一邊解釋,一邊指著電池的兩端。Cliff在Terry的說明下,專心的看著Terry所指的兩極。
接著,孩子們拿起電線專注的看著。孩子們說:「老師,為什麼電線的外皮是塑膠呢?」我答道;「因為電線裡的金屬會導電,為了避免通電時,造成觸電,因此必須利用塑膠當作絕緣體。」
我請孩子們猜猜看,電線裡的金屬是那一種呢?是金?還是銀?或者是銅?還是鐵呢?
Cliff說:「電線裡的金屬顏色看起來很像是金。Terry也附和道;「的確很像金。」但我提出了我的質疑:「你們猜得很有道理,可是黃金會不會很貴?一點點的黃金,就要好幾千元,這樣電線裡的金屬還有可能是金嗎?」孩子們搖搖頭說,不可能了,因為這樣電線會很貴,很多人會沒有電可以用。
於是,Terry又說道:「電線裡的金屬也不是銀,因為銀是銀色的。」(嗯,很有道理,判斷很正確。)那麼會是什麼呢?於是Terry又說:「有沒有可能是鐵?但鐵很硬,又好像不太像?因為顏色不對。」看見孩子們腦力激盪的模樣,真的很為他們高興,因為那表示孩子們真的很認真的在思考。
最後Terry很認真地回答著:「老師,應該是銅吧?!」BINGO!答對了!我問孩子們,大部分的金屬都會導電,為什麼最後會選擇銅線呢?孩子們答道:「因為金和銀都太貴了!」孩子們只答對了一半,我向孩子們解釋:在所有金屬中,導電性最好的是銀,再來就是銅,因為銀很貴,所以電線裡面的大部分是用銅線製成的。
電線觀察結束後,孩子們又拿起燈泡看了看,好奇的問著:「老師,燈泡裡面像線一樣的東西,是什麼呢?」我說:「那是燈絲,燈絲大部分都是用鎢絲做成的。而燈泡外是玻璃罩,所以拿取燈泡時一定要小心,以免摔破,割傷自己的手。」
(附註:燈泡內會發亮的是燈絲,燈絲兩端各自連接一條細的金屬線,一條金屬線連到下方,一條則連到側邊的金屬片上。燈泡若要發亮,連接電池的兩條電線,需一條電線接至燈泡下方,另一條接至金屬片上,這樣,燈泡才會發亮。)
最後,孩子們試著利用電池和電線,讓燈泡發光。孩子們試過各種組合,發現燈泡都不會亮,對於燈泡為什麼不會亮,孩子們感到很困惑。Terry說:「電池明明就有產生熱能,因為電池摸起來熱熱的,電線也有連接好,為什麼不會亮呢?」最後,我發現,原來我買錯燈泡了!我買的燈泡必須使用110V的電力,才會發亮。一般一顆電池只有1.5V,燈泡當然不會亮。我慎重的向孩子們道歉後,答應他們會再去找找適合的電池,下次再實驗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