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學習目標

1.連通管原理

2.虹吸現象

 

 

活動過程

 

今天孩子們要體驗連通管的另一個實驗,在進行實驗以前,我請孩子們想辦法將水桶裡的水移到臉盆中,Terry率先想到要利用虹吸現象解決這個問題,真的很棒喔。

 

 

(註:其實孩子們也可以將水桶裡的水倒入臉盆中即可,但是水比較容易溢出,孩子們也不容易掌控傾倒的力道,於是,我請孩子們想一想,除了傾倒的方式之外,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方法?)

CIMG5595 CIMG5596 CIMG5598

 

 

 

 

 

孩子們在臉盆內裝滿八分滿的水後,就可以進行連通管的實驗囉,為了方便孩子們觀察,我請孩子們在水中調入自己喜歡的顏色,Cliff喜歡黃色,Terry則決定使用白色。

CIMG5599 CIMG5600 CIMG5601

 

 

 

 

 

今天的第一個實驗主要是觀察水在兩個寶特瓶中移動的情形。

孩子們把寶特瓶與水管同時放入水中,在寶特瓶內裝入適量的水,再將水管充滿水,水管的兩端各放入一個寶特瓶裡,以觀察水在兩個保特瓶中移動的情形。

 

 

 

Terry試了幾次就抓到了訣竅,順利的讓水管裡的水在兩個寶特瓶裡自由的移動。

CIMG5602 CIMG5604 CIMG5605

CIMG5606 CIMG5607

 

 

 

 

Terry試著改變兩邊寶特瓶的高度,觀察寶特瓶裡的水如何移動?何時水管裡的水將不再移動?Terry興趣濃厚的玩著。

CIMG5609 CIMG5610 CIMG5612 CIMG5613 CIMG5614 CIMG5616 CIMG5623 CIMG5624 CIMG5625 CIMG5627  

 

 

 

 

Cliff則努力的讓水管裡的水可以順利在寶特瓶裡移動,不放棄的嘗試著。

CIMG5608 CIMG5617 CIMG5619

 

 

 

 

 

成功了!!Cliff也開心的玩起連通管實驗,專心的觀察兩邊寶特瓶的變化。

CIMG5628 CIMG5629 CIMG5630 CIMG5631 CIMG5634 CIMG5635CIMG5639 CIMG5643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後一個實驗是關於九龍杯的實驗,孩子們先用線香在飲料杯任一點處燒出一個洞,洞口最好剛好可以讓可彎式吸管通過,然後將吸管插入洞口,吸管需靠近杯底。若洞口太大,須利用油土封住洞口,以防水從洞口滲漏。

 CIMG5646 CIMG5648

 

 

 

 

接著,我請孩子們思考,若要使杯裡的水從吸管流出來,那麼需在杯中加入多少水,才會讓杯裡的水從吸管流出?

Cliff答道:「水應該高出燒出的洞口吧?」

Terry提出他自己的看法,他覺得杯裡的水只要和燒出的洞口一樣高,水就可以流出來吧?

 

 

我請孩子自己動手實驗看看,結果為何,最後Cliff答對了,他非常開心。

 

CIMG5650 CIMG5651 CIMG5652 CIMG5653

 

 

 

 

 

關於九龍杯的實驗,Terry提供了他的想法,他覺得如果在杯底燒出一個洞,再將吸管插入杯中,利用兩個飲料杯應該可以做出九龍杯的雛形,他的想法很有道理,於是Cliff和我就開始動手做起實驗,Terry則因功課較多,須先完成,所以由我和Cliff代勞測試實驗的結果。

 

 

 

實驗結果果真如Terry預期般,從透明的塑膠杯裡,清晰可見九龍杯的原理,我們都覺得Terry超厲害。Cliff覺得這個實驗很好玩,玩了好幾次,直至課程時間結束才停止。

CIMG5659 CIMG5655 CIMG5656 CIMG5657  

 

 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learnercentered 的頭像
learnercentered

育碁共遊共學教育工作室

learnercente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